全國法治媒體采擷“互聯(lián)網+社會治理”的浙江樣本
【編者按】
10月24日至29日,來自全國28家省級法治媒體、中央駐浙新聞媒體的71名記者以互聯(lián)網+社會治理為題,聚集西子湖畔,見證升級版的“楓橋經驗”。一周的時間里,采訪團從早到晚,馬不停蹄,走進桐廬、楓橋、義烏、永康、浦江,一路奔波,一路采訪,一路歡歌,領略了浙江政法綜治戰(zhàn)線一個又一個先進單位的創(chuàng)新風采,見證了浙江平安和諧穩(wěn)定的生動圖景……
在“楓橋經驗”的發(fā)源地楓橋鎮(zhèn),采訪團看了互聯(lián)網怎樣為傳統(tǒng)的“楓橋經驗”插上網絡信息技術的翅膀,在桐廬縣,采訪團感受群眾夸贊不已的“智慧治理中心”究竟有多高的“智商”,在義烏市公安局,采訪團體驗指揮中心的“最強大腦”,了解基于大數據建立的智慧警務到底有哪些神通;在永康市檢察院,采訪團為掌上檢察院APP的經驗所打動,在金華市浦江縣,采訪團又被功能齊全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所震撼……

采訪團走進楓橋,了解“楓橋經驗”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
浙江經驗之桐廬“智慧治理”
“最美縣城”因此有顏值有實力
作為浙江省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改革試點縣,“最美縣城”桐廬通過信息采集、比對、交互和大數據的運用,實現了全縣信息資源的動態(tài)管理,互聯(lián)互通,共建共享,有效提升了服務效能,促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形成了“互聯(lián)網+社會治理”的智慧治理模式,讓自己既有顏值更有實力。
“智慧快遞”震驚眾人
今年7月,浙江全省縣鄉(xiāng)兩級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建設現場推進會在桐廬召開,桐廬的“智慧”治理模式引來各地爭相“取經”。10月25日,全國法治媒體浙江行活動采訪團也來到了桐廬,體驗了一把這個城市的“智慧”。
在桐廬智慧治理信息中心,活動采訪團進行了現場體驗。
中心的一樓是百姓體驗館,被稱為快遞之鄉(xiāng)的桐廬,在第一個“智慧快遞”的體驗上,就“震驚”了采訪團的成員們。
和普通的“E郵柜”不同,在體驗點,有一面黃色的快遞儲物柜,它的左右上方各多了一個攝像頭??蓜e小看這兩個“大眼睛”,當在取快遞時,你的身份信息、人像照片,都已經被采集錄入。一旦你的人像照片和可疑人員相似度有50%以上,系統(tǒng)便會自動上傳到公安系統(tǒng),發(fā)出警報。
接下來,智慧市民卡、智慧客廳、智慧醫(yī)療……豐富多樣的民生舉措,也讓活動采訪團的成員們不吝嗇手機內存,紛紛按下快門,拍下一張又一張照片。
一塊大屏幕接入3782個監(jiān)控探頭
參觀完百姓體驗館,采訪團來到二樓的桐廬縣智慧治理信息中心。其中,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平臺,便是這座城市的智慧治理核心:視頻物聯(lián)網感知體系、大數據分析研判、遠程視頻聯(lián)動指揮調度……這些“高大上”的技術都運用其中,讓人深感“智慧”滿滿。
在這個信息中心里,有一面大屏幕,幾乎占據了一整面墻。桐廬全縣3782個視頻監(jiān)控點的信息,都可以隨時調取到這塊大屏幕上。
不僅如此,通過這塊大屏幕,桐廬縣民生服務熱線967000和縣長公開電話12345、專業(yè)版平安通、平安浙江APP以及智能感知設備的感知發(fā)現、預警等等各種渠道接收到的舉報投訴、咨詢求助等信息,也都能實時反映,還能查詢到事件內容、來源方式等。
“平臺之所以擁有‘千里眼’‘順風耳’功能,是因為實行了‘大整合’。”桐廬縣綜治辦副主任趙波介紹,桐廬不僅把全縣除110、119、120以外所有部門的信訪和服務熱線全部整合到縣長公開電話12345和民生熱線967000上,而且公安、交通、城管、衛(wèi)生等20多個領域的3000多個視頻監(jiān)控也全部接入指揮中心平臺。為做好這些熱線的合理分流,在平臺后臺,公安、城管、市場監(jiān)督、人社等部門都派駐人員值守處置信息。
“快處理”與“大治理”輕松實現
在“大整合”的基礎上,桐廬建立了縣級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臺,并在平臺中創(chuàng)新開發(fā)事件流轉處置系統(tǒng);全縣14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也統(tǒng)一建立了分平臺,整合轄區(qū)內電子監(jiān)控等數據信息。通過兩級平臺和事件流轉處置系統(tǒng),縣級平臺縱向可與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網格四級聯(lián)動,橫向可與各部門連通,實現了所有事件的聯(lián)動處置。
活動采訪團在桐君街道的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室,就見到了這樣一個分平臺。這個分平臺不僅連著縣級平臺,還就全街道89個網格的分布制作了一張圖,融合街道700多個視頻監(jiān)控信息和所有網格信息。
而且,每一個網格也實現了數字化,任意點開一個網格,都可以查看到房屋分布、住戶信息等內容,精確實現“以人找房、以房找人”功能,從而實現網格內信息的數據化、精細化管理。
“現在,轄區(qū)刑事案件發(fā)案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40%多。不僅發(fā)案量少了,而且日常的治安巡查、風險隱患排查,也能通過平臺進行,更簡單快捷。”桐君街道綜治科負責人對平臺的“本領”深有感觸。
據了解,以平安浙江APP為例,平臺從今年5月建成以來,桐廬已安裝平安浙江APP終端22849個、上報各類信息13057條。從大聯(lián)動云圖統(tǒng)計的事件來源情況看,通過熱線電話等“被動發(fā)現”的占比下降了20%左右,而通過網格員、信息員等基層工作人員“主動發(fā)現”和“智慧發(fā)現”的占比正不斷提高。

義烏警方的“最強大腦”
浙江經驗之升級版“楓橋經驗”
到發(fā)源地探訪經驗
“楓橋經驗”是全國政法綜治戰(zhàn)線的“常青樹”。在新時期,“楓橋經驗”的發(fā)源地——諸暨市楓橋鎮(zhèn)如何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引起了全國法治媒體浙江行活動采訪團成員的普遍興趣。10月26日上午,采訪團走進楓橋,了解“楓橋經驗”在互聯(lián)網時代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
社情民意“一網打盡”
“張律師您好,我是楓橋司法所的程宇鴻,現在有位女士想咨詢婚姻法的相關知識,您方便在線解答嗎?”在楓橋社會治理“一張網”指揮中心,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與諸暨市法律援助中心模擬視頻聯(lián)線。這種遠程法律服務方式讓在場的采訪團成員耳目一新。
其實,不僅僅是法律服務,小到路燈破損、窨井蓋丟失,大到違法違章、治污防洪,在楓橋,各種民生事兒都被攬入了“一張網”。這得益于楓橋鎮(zhèn)2014年2月開始試點的社會治理一張網工程。
工作人員向采訪團介紹,早在幾年前,楓橋鎮(zhèn)就把全鎮(zhèn)28個行政村按照自然村落劃分成186個網格。除了專職網格員,現如今,還有更多被稱為“紅楓網友”的兼職網格員散落在各個角落,而他們參與社會治理的方式,正是通過互聯(lián)網。
打開微信,添加楓橋鎮(zhèn)官方微信“古鎮(zhèn)楓橋”,任何人都可以化身為“紅楓網友”,而手中的手機也瞬間變成了“一張網”信息指揮中心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觸角”。
“一張網”守牢農村快遞安全門
浙江是電子商務、網上購物大省。這兩年,楓橋鎮(zhèn)的快遞、物流業(yè)發(fā)展也十分迅速。在這個160多平方公里的小鎮(zhèn)里,有近20個快遞收寄點,每天至少收寄1萬單快遞。而快遞安全,也被納入了“一張網”工程。
2015年11月,“網格監(jiān)管+技防嚴控”快遞安全監(jiān)管機制在楓橋鋪開。在楓橋鎮(zhèn)步森大道的一個快遞收寄點,采訪團看到,每個快遞收寄點都安裝了高清視頻監(jiān)控,并連入當地派出所和綜治辦的監(jiān)控系統(tǒng),進行全天候監(jiān)管。
依托于“一張網”工程,楓橋鎮(zhèn)對村里的各快遞收寄點落實“社區(qū)民警一周一走訪,綜治干部一月一督查,市場監(jiān)管網格員每月一排查”制度,有效排除了安全隱患。
“老楊調解中心”獲點贊
在楓橋鎮(zhèn)調解志愿者聯(lián)合會,門口有一面調解志愿者照片墻,楊光照無疑是其中特別耀眼的一位。
楊光照曾經是楓橋鎮(zhèn)派出所的一名片警,因為工作需要,在所里成立了“老楊調解工作室”,負責調解治安糾紛。退休后,老楊發(fā)揮調解專長,成立了“老楊調解中心”。
在鎮(zhèn)政府的支持下,調解隊伍不斷壯大,楓橋鎮(zhèn)成立了紹興市首個調解志愿者聯(lián)合會,會員有108人,實現了“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調解員”。
聽說老楊還被江蘇等省請去調解外地糾紛,采訪團成員紛紛點贊。
浙江經驗之義烏警方“最強大腦”
科技智慧讓商城更有序更平安
“要真正做到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能,發(fā)揮出科技警務的威力,就必須進行警力、技術、信息、機制、裝備等各項警務資源的有效整合,打造‘最強大腦’。”義烏市委常委、公安局長詹肖冰口中的“最強大腦”,就是今年8月完成改造升級、投入使用的新版義烏市公安局指揮中心。
10月26日下午,全國法治媒體浙江行活動采訪團,便和這個“最強大腦”來了一次零距離接觸。
“最強大腦”讓警情處置精準
剛走進義烏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的大門,采訪團成員們便被一塊長15.7米、高4.04米的全高清LED顯示屏震驚了。不少成員需要開啟“手機全景”模式,才能將這塊大屏幕拍攝完整。
在這塊大屏幕上,遍布義烏全市的7000多個監(jiān)控探頭實時回傳著畫面,各警種的子系統(tǒng)都可隨意切換或并行使用。在警用信息系統(tǒng)中,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街面上每一名警力、每一輛巡邏車所處的位置、行走的路線。指揮中心的所有指令都可以直接發(fā)送到處警民警手中,報警詳情、報警人信息以及聯(lián)系方式等信息一目了然。同時,警情到人到車、語音實時對講、現場證據實時上傳……補齊傳統(tǒng)“對講機呼叫”的諸多短板,實現了警力精準投放和精確指揮。
“把任何小事都當做大事一樣來處理,才能不發(fā)生大事。”義烏警方向采訪團介紹,屯警街面、科學研判、精準指揮,讓當地的刑事案件數量大幅度下降。今年1至9月,義烏全市刑事案件發(fā)案同比去年下降11.9%,其中盜竊、搶劫案同比分別下降20.4%、45.5%,全市社會治安形勢持續(xù)明顯好轉。
在指揮中心的二樓,一張長方形的桌子占據了半個廳,采訪團成員一下子就圍了上去,細細研究起來。原來,這張長桌的桌面,是一塊大屏幕,里面“裝”的,可是義烏市公安局的“秘密武器”——警用三維地理信息平臺(俗稱電子沙盤)。
據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這個平臺整合了全市1105平方公里的高清影像、城區(qū)的三維模型、警用專題數據等地理信息資源,達到圖形化、可視化和形象化操作管理。
“微警務”撐起“平安傘”
“微警務”,也是義烏公安建設“互聯(lián)網+現代警務”模式的有力抓手。
所謂“微警務”,就是公安機關利用QQ、微博、微信等互聯(lián)網信息平臺,開展平安宣傳、治安防控、信息收集、便民服務等一系列警務工作。
日前,由“商城公安”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外貿通報】無法核查外貿公司通報》,一下子就傳遞到了國際商貿城、篁園市場數萬名訂閱者的手機里,讓他們第一時間了解市場動態(tài)。
事實上,這個微信公眾號是由義烏商城派出所運營的。作為“微警務”工程的一部分,“商城公安”越來越受到商城經營戶的歡迎。每天,這個平臺都會推送處警動態(tài)、法治解讀、以案釋法、法在身邊和安全小貼士等實用、趣味、新鮮的警務信息。
除了“商城公安”這一微平臺,商城派出所還建立了由商城集團、商城分公司、經營戶參與的“三級微信群”。通過這些平臺,群眾可直接咨詢戶籍政策、居住證辦理流程,進行駕考預約,了解詐騙、盜竊警情等。
浙江經驗之溪口鎮(zhèn)人民調解委員
到奉化溪口來“淘寶”
溪口,一個有著深厚文化歷史積淀的小鎮(zhèn)。自2003年以來,奉化市溪口鎮(zhèn)人民調解委員會始終堅持實體化管理、規(guī)范化運行、專業(yè)化培訓、社會化聯(lián)動,主動將調解工作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和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踐行“楓橋經驗”。采訪團成員們實地考察采訪后,都覺得他們的創(chuàng)新做法走在了全國前列,值得學習,值得推廣。
硬件軟件都強
還常跨海峽交流
調委會的“硬實力”到底有多強?在溪口鎮(zhèn)人民調解委員會,采訪團現場感受了一把。
調委會設置在溪口鎮(zhèn)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內,主動將窗口前移,第一時間對矛盾糾紛作出反應。調委會內部設立接待室、調解室、辦公室、法律服務室等,業(yè)務用房面積達400平方米,配備了電腦、傳真機、打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錄音筆等現代化辦公基本設備,有效保證調解工作的高效開展。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擴大人民調解工作的輻射范圍,調委會依托溪口司法所的硬件優(yōu)勢,增加了3輛警用電動車,專門用來開展調解工作。
溪口鎮(zhèn)綜治辦常務副主任董春來向采訪團介紹,自2014年以來,溪口鎮(zhèn)已連續(xù)2年成功開展海峽兩岸基層調解員聯(lián)誼交流活動,溪口鎮(zhèn)調委會工作人員先后與來自臺灣臺中、彰化、新竹、屏東等地的40余位基層調解員開展學習交流,主動吸收先進調解理念,共同探討調解制度建設,研析調解實務技巧,有效促進了調解工作的新發(fā)展,為形成常態(tài)化的兩岸基層調解員交流機制、打造調解員培訓“溪口樣本”,搭建起了有力平臺。
品牌調解工作室
專門調處旅游糾紛
溪口鎮(zhèn)調委會立足于國家5A旅游風景區(qū),針對旅游矛盾糾紛較為多發(fā)、易發(fā)的實際,他們不斷探索推進精細化調解模式,于2012年成立了專門負責處理旅游糾紛的品牌工作室——“華海工作室”,聘任寧波市“金牌調解員”何華海“執(zhí)掌”這個工作室。
采訪團成員對這位“金牌調解員”很感興趣,交流之后得知何華海通過親情走訪、預約接訪、帶案下訪、電話回訪等系列手段,成功處置各類矛盾糾紛370余起,不禁大為贊嘆。由于時間有限,雙方意猶未盡,采訪團成員還與何華海互留了聯(lián)系方式,以便今后多交流、多學習、多取經。
調解室一側陳列的普法書籍《農民法寶》,也引起了采訪團的好奇心。《農民法寶》列舉了新形勢下廣大農民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和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問題,逐一加以解答。這本書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際,解答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還配有典型案例和漫畫式插圖,圖文并茂、形象生動。
采訪團成員們翻看之后,紛紛討要《農民法寶》,說要帶回去學習推廣,還有人打趣說,在這里做個農民真幸福??!